EN

新闻动态

首页 > 交叉社区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2025 西湖大学交叉科学中心首届夏令营完美收官!

时间:2025-08-01   点击数:

2025 年 7 月 7 日至 10 日,西湖大学交叉科学中心以 “定量生物学与复杂系统” 为主题的首届夏令营在云谷校区顺利举办。四天里,来自全国 17 所高校的 25 位优秀本硕生(其中不乏去年参加过小石子生物聚变暑期学校的 “老面孔”),不仅深入接触前沿科研动态,更在丰富活动中收获知识与欢乐。以下为核心环节回顾:


开营仪式

开营仪式上,交叉科学中心主任、中国科学院院士汤超教授致欢迎辞,并就前沿领域分享深刻洞见。他指出,融合物理学、数学、工程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核心原理,通过定量分析解释生命现象的结构逻辑和复杂系统规律,这不仅为基础生物学研究打开新维度,更将为生态保护、环境治理、人类健康等领域的未来生物科技突破提供核心驱动力;中心副主任汤雷翰教授随后介绍学校及中心概况,着重凸显西湖大学在办学规模、师资力量、科研产出等方面的优势,以及中心对培育交叉学科研究氛围、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的高度重视。


交叉科学中心主任汤超教授致欢迎辞


交叉科学中心副主任汤雷翰教授介绍学校和中心情况

学长学姐座谈会

为了快速拉进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与西湖在读博士生的心理距离,我们便邀请到4 位优秀学长学姐,由交叉科学中心西湖卓越学者王子桐(Jerry Wang)博士担任主持人,让这些 “过来人” 与同学们畅聊亲身经历与感悟:


毛卓学姐(2022 级)回顾了选导师时的思考,她认为最重要的是 “能否坦然向导师暴露自己的不足” 以及 “实验室氛围是否合拍”;范新文学姐(2022 级)分享了导师对自己的影响 — 不仅在学术上给予短期指导,更培养了她目标导向与长远规划的思维;朱傲宇学长(2024 级)谈及人生选择,比如手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 offer 时,最终仍选择西湖的考量;胡磊学长(2023 级)则在回应 “毕业后做非科研工作是否会获导师支持” 时提到:“若真心想做科研,读博是最佳选择;但进入企业或工业界,也未必与科研脱节,老师们都会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。”


这场酣畅淋漓的互动,为同学们解开了心中诸多困惑。


从左至右:毛卓(2022级)、范新文(2022级)、朱傲宇(2024级)、胡磊(2023级)


西湖卓越学者王子桐博士正在主持座谈会


学生们积极提问互动、认真聆听学长学姐讲述“在西湖大学作为博士生的体验”


科研海报展示

晚餐后的科研海报展示现场热闹非凡,中心13 个独立实验室的 “科研外交官”(多为 PI 亲自参与)热情讲解课题,同学们的探讨交流持续至晚 9 点才渐渐平息。


郭瀚卿博士


汤雷翰博士


杨一帆博士


何柏毅博士


王子桐博士


科研海报展示现场


专题报告

为让学生们对前一晚的科研海报内容有更深理解,PI 们精心准备了 15 分钟 “快闪” 专题报告。他们用通俗语言解读实验室前沿课题,帮助学生们透彻了解研究核心,为后续的实验室参观和 PI 一对一面谈明确提问方向。


PI一对一面谈

相较于群体交流,一对一环节让学生们能与学术带头人和青年PI 深度对话。围绕科研问题的探讨中,PI 们结合多年积累的经验给出独到建议,不仅帮学生们明晰发展方向,更带来切实的启发与收获。


公共服务平台参观

夏令营特别安排了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、分子科学公共服务平台的参观(二者为西湖大学六大实验平台中的代表)。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世界一流科研设备,直观感受科研的硬核魅力。


Happy Hour

傍晚的Happy Hour 是轻松的互动时刻。在西湖大学交流中心顶楼,营员与 PI、实验室成员边享小食饮品,边俯瞰云谷校区全景,标志性的 “太空梭” 映入眼帘。轻松氛围中,思想自由碰撞,火花四溅。


闭营仪式

闭营仪式为活动画上圆满句点。汤雷翰教授在总结中肯定学生们作为科研新兴力量的潜力,同时寄语:“科研是条长路,需以耐心与钻研为伴。”



此次夏令营兼顾严谨的学术交流与轻松的互动体验,让学生们在四天内全方位感受“西湖式科研生活”,为他们的科研之路播下了希望的种子。